DHL Express台灣業務暨行銷企劃處副總裁郭峻豪。 記者林俊良/攝影
「Connecting people, improving lives.是我們很重要的企業精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全球航運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全球最大的物流品牌DHL Express台灣業務暨行銷企劃處副總裁郭峻豪在疫情爆發後首次接受媒體訪問,談到在一片低迷景氣中集團總營收仍較去年同期成長3.1%,他低調的說....
經濟日報 記者陳葦庭/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從年初延燒,全球航空業營收如雪崩式下滑,但在全球擁有260架貨機的DHL Express卻逆勢崛起,今年第2季財報集團總營收達160億歐元(約新台幣5,42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1%,第2季EBIT (息稅前利潤)則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8.6%,達到9.12億歐元(約新台幣309億元),貨運再也不只是航空的附屬品。 「Connecting people, improving lives.是我們很重要的企業精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全球航運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全球最大的物流品牌DHL Express台灣業務暨行銷企劃處副總裁郭峻豪在疫情爆發後首次接受媒體訪問,談到在一片低迷景氣中集團總營收仍較去年同期成長3.1%,他低調的說,防疫物資需求大增當然是一大因素,當人與人之間都要保持社交距離,貨運就成了維持人們生活與健康最重要的連結。 今年4月,政府宣布開放寄送防疫物資給海外二等親,DHL建國北路門市湧入大批人潮,出動所有前後線人員,就連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都親自投入第一線寄送服務,就是希望能盡快把醫療物資、保健食品類、居家運動用品送到海外國人手上,而集團在第一時間成立疫情指揮小組,遵循母集團德國郵政DPDHL的新型冠狀病毒任務小組制定規範,除了提供口罩、乾洗手、消毒酒精等給所有前線同仁,也增加「無接觸遞送」,讓希望避免在螢幕上或紙上簽名的客戶也能順利收到貨件。 只是,防疫物資需求增加的同時,全球產業也面臨巨變,工廠停工、大型活動減少、訂單驟減、供應鏈斷鏈等情況同樣也衝擊著物流業,DHL Express又是如何挺過這場疫情風暴? 從航線開發部門做起,郭峻豪認為這次DHL Express在疫情期間營收不減反增有三大關鍵,第一是在全球有260架專用班機,其中214架為集團自有機隊,兩年前下訂單的波音777客機更是在今年陸續交機並隨即派上用場,在運能上可謂如虎添翼,而自有機隊的優勢也有利於調度。 第二點為航網密集,DHL Express航點遍布全球500個城市機場,轉運的方式更多元,以香港轉運中心貨件擁擠為例,DHL Express就可將原先台灣要運往香港中轉的貨件,移到鄰近的新加坡、泰國、日本轉運中心處理,不只提供轉運的彈性;也為香港換取時間跟空間,更快速的舒緩貨件擁擠的狀況。 最後一點「急件」,則是在疫情期間最讓人有感的一項服務,郭峻豪指出,疫情爆發後許多廠出現轉單潮,但傳統物流業者的在航點、運能上走不動的時候,很難迅速應變,也導致許多貨卡在倉庫數週甚至數月,此時DHL Express便能迅速在這方面滿足客戶需求。 儘管掌握先機,但近期民航業者也陸續投入貨運市場,是否可能成為潛在競爭者?郭峻豪指出,過去傳統航空業的營收是二八分法,也就是客運八成,貨運二成,如今面對疫情不得不投入貨運市場,但無論在運能或是航線上成本都較原本的貨機業者高,也會反映在價格上,在疫情初期物資短缺的時候是個救急的做法,但長期看來不見得有競爭力。 進入後疫情時代,未來航空和物流業會怎麼發展沒有人可以預料,但郭峻豪直言,短時間無論是民航或是貨運的價格絕對降不下來,航空業客貨營收比例也不會再如同過去的二八分法,也許會走向六四分法,而貨運也不會再只是航空業的附屬品,仍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生活的必需品。
你知道國際快遞是怎麼送到你家的嗎?
每天台灣都會有上萬件貨品空運抵台,但清晨才通過機場海關,早上就能出現在你家門口,秘訣其實全靠貨件上1張小小的貼紙。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文章分類
All
更多文章
March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