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年的供應鏈中斷和短缺後,企業在2022年會面臨哪些風險,在後疫情時代的未來能夠如何解決? 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衝擊,幾乎整個2021年都遭到波及。在新冠危機爆發初期經濟下滑後,許多產業已經大幅刪減預估數字,當客戶需求急速回升時,又讓他們措手不及。 疫情的長期影響也持續為物流產業帶來麻煩,造成許多產業部門供應鏈壓力惡化。中國是全球國家當中,唯一仍然追求「清零」政策的大型經濟體,各處傳出的疫情已經導致寧波和鹽田港,以及重要空運樞紐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暫停運轉。 是否見到供應鏈喘息的機會?2022年全球供應鏈是否有機會抒解?世界大部分地區,我們開始見到疫情相關供應鏈中斷抒解的跡象。首先,Omicron變種病毒沒有如部分預期的嚴重。世界許多地區及主要經濟體解除或宣布疫情時代的限制措施終止。 疫情當然還沒結束。 儘管新冠疫情仍然是2021年的一大衝擊,但其他中斷事件也成為鎂光燈焦點。極端天氣肆虐許多重要工業區,包括美國及加拿大西部的破紀錄熱浪,以及西歐的重大洪災。這些中斷事件讓已經因為高需求飽受壓力的港口與物流網,承受進一步壓力。 更近期的烏克蘭衝突,再度讓全球供應鏈遭遇難題,被迫讓船舶與飛機轉向,關閉受影響地區的生產,推升已經上漲的能源價格,這讓身處化學與其他能源密集產業的公司面臨更沈重壓力。 下一波供應鏈危機是什麼?如果說我們在過去24個月學到什麼教訓,那就是非預期事件會在多短時間內造成麻煩,迅速擴散至相互連結的供應鏈,沿途帶來更多挑戰。但當我們展望疫情的未來,以及歐洲近期衝突,還有哪些風險在等待物流及供應鏈經理人呢? 供應鏈風險分析公司Everstream Analytic在最新「年度供應鏈風險報告」(Annual Supply Chain Risk Report)指出,有5個領域的公司應該在來年專注降低風險。以下是報告的重點概述: 海運Everstream報告首先提到的重大風險是海運。可靠、低成本、長途的海洋運輸,是傳統全球貿易的支撐。但海運業最近面臨的問題,並未顯示太多壓力抒解跡象。以2021年底為例,在長堤和洛杉磯港等待卸貨的船隻,平均等待時間超過30天。 其他西岸港口的延遲狀況也增加,許多貨運公司尋求進入美國的替代途徑。世界許多最大港口的營運,多月來已經超過它們的最大可持續產能,同時也要應付勞工短缺問題。在部分地區,由於新冠病毒傳播仍然處於高水準,因此存在突然關閉的風險。 勞工短缺Everstream表示,人力是供應鏈的另一大風險。為了度過疫情,已經迫使許多公司對員工提出大量要求,愈來愈多跡象顯示員工的耐性已經到了臨界點。以美國為例,離開就業市場的人數破紀錄,這種現象被稱為「大離職潮」。 許多產業的工作職缺仍未填補,尤其是關鍵重要的物流業角色,像是貨車及廂型車司機。世界各地爆發產業糾紛,罷工中勞工要求更好的待遇及改善工作條件。Everstream報告警告,勞工相關挑戰在2022年只會愈演愈烈。勞工將握有重大議價能力,因為產業已經面臨勞工短缺問題,許多地區日益升高的生活成本將進一步增加工資上漲壓力。 庫存過剩勞工可能供給不足,但目前的庫存卻不然。供應鏈從「即時化」(just-in-time)重返「以防萬一」(just-in-case)是Everstream報告強調的第3大挑戰。公司引述摩根士丹利(Morgen Stanley)2021年調查報告,大部分受訪者說,計畫增加庫存而不是減少。經過2年的短缺與延遲後,許多產業的公司已經擴大緩衝庫存量,用產品和零件填滿倉庫,因應未來的中斷。 不過,過多存貨需要重大成本。公司必須付錢購買、儲存及搬運所有存貨。存貨損壞或過期風險總是存在,尤其是需求處於高度波動,就像今天一樣難以預估。公司將在來年面臨困難決策,如何設定「新常態」庫存水準,以及如何管理達到該水準的各種調整。 永續性前3項風險雖然與疫情有關,但Everstream報告提出另外2項與疫情無關的問題。第1項風險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議題有關,除了商譽風險外,現在已經成為法務風險。在2021年,挪威及德國通過新法,要求公司為供應鏈的人權違反負責。歐盟今年也計畫制定類似立法。從2022年6月開始,在美國營運的公司,將會禁止出售在中國新疆省開採、製造或生產的原物料,假設該地區採用強制性勞工。 公司必須了解所處供應鏈的公司設定與營運實務,一路往上追溯至原物料的初始來源。審查愈來愈嚴格的不只是勞工政策;對抗全球暖化的工作,現在愈來愈重視全球供應鏈產生的範圍3排放(Scope 3),這代表公司也必須監控其供應商的碳排放。 水資源當注意力放在環境與碳排放的同時,還有一項不容忽略的就是水資源。但水資源太常被忽視。根據聯合國資料,2/3全球人口會在2025年前面臨水資源不足的問題,世界11區當中的5個區域,目前每年使用超過1/4的再生淡水資源。 水資源稀有性產生漣漪效應,社會許多層面都能感受到。我們使用的2/3水資源流向農業,這代表食物生產存在高度風險。但水資源不足及成本上升,也可能影響家庭、產業,甚至是物流網絡。以2019年為例,巴拿馬運河的史上最低水位,導致大型貨櫃輪無法滿載航行。
Everstream預期未來幾年,工業用戶將面臨愈來愈嚴格的用水限制,因為主管機關將實施安裝省水技術的新要求,或在特定區域,或當供水受限制時,限制用水。這些規定已經影響中國長江沿岸的工業發展。 文章來源:《Understanding the “new normal” supply chain risks in 2022 and beyond》
0 Comments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
文章分類
All
更多文章
May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