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運輸空間需求的分配不均,導致貨櫃運費飆漲,根據貨運分析公司Sea-Intelligence資料,重要地點(尤其是亞洲)空貨櫃的嚴重不足。不管是海運業者、客戶來說,在規劃前置時間必須包括一定的靈活性,供應鏈彈性最大者將贏得最低成本,反之,缺乏預測能力將造成供應鏈中斷。 搶船、搶港、搶貨櫃,船期準確度面臨挑戰2021年開始,貨櫃市場的瘋狂程度並未出現降溫跡象。 跨太平洋及歐亞之間海上貿易的運費,在1月初繼續飆漲。根據貨運顧問公司Drewry評估的「世界貨櫃指數」(World Container Index),上海-鹿特丹、上海-熱那亞、上海-洛杉磯及上海-紐約的去程貿易平均運費,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 運費飆漲主要歸因於去年貨櫃運輸空間需求的分配不均。資料服務供應商貨櫃貿易統計(Container Trades Statistics;CTS)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的全球貨運量合計1.529億20呎貨櫃當量(TEU),較2019年前11個月貨運量減少1.7%。 不過,第2季實施的封城措施,將此數量推遲到下半年,零售商緊急重新備貨,因應消費者透過電子商務通路搶購家庭用品。網路家庭用品的銷售大增,帶動全球貨櫃運輸量在7-11月間攀升,較上年同期增加4.3%。 貨櫃運輸量通常在夏末達到顛峰,然後在第4季下滑。根據CTS,2020年貨櫃需求仍然維持相當水準,11月貨運量較上年同月增加8%。 新的一年、相同挑戰歐洲、美國及其他重要市場在2020年下半年的進口需求持續強勁,為供應鏈帶來空前壓力,幾乎每艘貨櫃輪都接獲徵召,投入運輸行列。 這種情況已經導致港口壅塞、貨物延期、船期延誤;從英國菲利斯杜港到美國西岸長灘轉運站的貨運箱停留時間及貨車整備時間拉長。 「過去幾個月的貨運時間表可靠度大幅降低,並且在11月降到50.1%,較上年同期下滑29.5%」,DHL全球貨運承攬事業部全球海運負責人Dominique von Orelli在DHL 1月海運市場最新通訊(Ocean Freight Market Update)提到。 「影響最大的是跨太平洋到美國東岸的貨運(可靠度僅26.4%)。全球船舶平均延遲天數增加至5天以上。」 貨物物流的分配不均性,加上2020年出現的多次物流瓶頸,也造成貨櫃的嚴重不足。 去年因為疫情封城,導致貿易重啟後,亞洲出口貨物量在夏季大幅飆升,造成箱運貿易的失衡。 返程(backhaul) 載貨供給不足且運費低,導致貨櫃輪缺乏將貨櫃緊急運回亞洲的動機。 隨著美國卡車貨運成本從8月起創下5年新高紀錄,貨運業者也面臨搬運空貨櫃的成本大幅上揚。 結果導致全球貨運箱不足愈來愈嚴重,造成亞洲搶奪空貨櫃,帶動全含運費率(all-in freight rates)上漲壓力。 貨櫃嚴重短缺的問題預期將持續 根據貨運分析公司Sea-Intelligence資料,重要地點(尤其是亞洲)空貨櫃的嚴重不足,是此時此刻貨櫃運輸的最大問題。這已經帶動即期費率市場來到歷史高點,對尋求產品準時交貨的托運人而言,已經成為一大挑戰。 除了貨櫃短缺之外,還有其他因素持續威脅貨運活動的平順。「港口擁塞加上新冠疫情相關的人力限制,已經導致大規模延遲,有大量船舶下錨等待停泊。因此,高需求的空貨櫃返回出貨港的速度不夠快,船舶時間表的可靠度面臨挑戰」,DHL全球貨運承攬事業部亞太區執行長Kelvin Leung解釋說。 設備缺貨可能持續到第2季所有指標顯示海運供應鏈仍然飽受壓力,至少要等到下個月中國新年工廠停工,貨櫃市場才有機會鬆一口氣。
貨運業者過去會在2月12日開始的年假期間取消多班航線,但今年大部分船班會正常行駛,因為貨運業者要消化累積的貨物,前往歐洲及北美洲取回空貨櫃。 根據Sea-Intelligence資訊,貨運業者在3週中國新年期間,已經宣布取消的航線包括跨太平洋貿易航線的5條,以及亞洲-歐洲航線的7條;去年取消88條航線,2019年是67條。 不過,海運供應鏈是否有時間完全復原仍然存疑。「中國年假期間可能稍微舒緩緊張,但我們預期設備嚴重失衡的問題將持續到第1季結束,或可能持續到第2季」,Leung補充說。 「這是前所未見的情況,需要客戶、承攬業者及海運業者具備充分彈性。」
0 Comments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
文章分類
All
更多文章
May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