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央行升息到中國重新開放,今年全球經濟將面臨全新的風險和機會。 2022 年是全球經濟動蕩的一年。 隨著 COVID-19 對公共衛生的負面影響逐漸消退,烏克蘭戰爭和中國嚴厲的清零政策為全球供應鏈注入了新的混亂因子。由於食品和能源價格飆升,許多經濟體的通貨膨脹率創下四個十年來的新高。 在經歷了動蕩的一年之後,全球經濟進入了波濤洶湧的 2023 年。俄羅斯總統Vladimir Putin引發的烏克蘭戰爭持續擾亂食品和能源市場,而不斷上升的利率有可能扼殺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從正向的一面來看,中國在三年嚴格抑制疫情後重新開放,為全球經濟復甦提振了士氣,儘管人們擔心病毒在該國14億人口間的猖獗傳播可能會產生更致命的變種株。 通貨膨脹率和利率預計 2023 年全球通貨膨脹率將下降,但仍居高不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預測,明年全球通脹率將從 2022 年的 8.8% 降至 6.5%。預計發展中經濟體的緩解力度較小,估2023年通脹率僅降至 8.1%。 雪菲爾哈倫大學的資深經濟學者Alexander Tziamalis告訴半島電視台說:「通貨膨脹率可能會硬生生地高於大多數西方央行設定的基準 2% 。」 「能源和原物料在一段時間內仍將非常昂貴。全球化的部分逆轉表示更昂貴的進口價格、西方國家的勞力短缺導致更昂貴的生產成本、以及人們面臨最大威脅的綠色轉型措施都導致了比2010時期更高的通貨膨脹率。」 成長趨緩和衰退雖然預計 2023 年價格成長將放緩,但經濟增長肯定會隨著利率上升而大幅放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 2023 年全球經濟將僅增長 2.7% ,低於 2022 年的 3.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預計今年的增長率為 2.2%,低於 2022 年的 3.1%。 許多經濟學家更為悲觀,認為全球經濟衰退很可能在 2023 年發生,距離疫情導致的經濟低迷僅僅是三年前。 在上個月的一篇專欄文章中,《經濟學人》主編 Zanny Minton Beddoes 描繪了一幅嚴峻的圖像,文章的標題明確的闡述了這幅圖像:「為什麼2023 年無法避免全球經濟衰退」。 即使全球經濟在技術上沒有陷入衰退—廣義上定義為連續兩個季度負成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最近警告說,由於成長趨緩、高價格及漲價的總總因素結合,2023 年對許多人來說可能仍然是一種衰退。 「美國、中國和歐盟這三個最大的經濟體將繼續停滯不前」,Pierre-Olivier Gorinchas在10月時曾表示︰「簡單來說,最壞的情況還沒有到來,對很多人來說 2023 年將也感覺是在衰退中。」 中國重新開放經過近三年的懲罰性封鎖、大規模檢測和邊境關閉,中國前陣子在罕見的大規模抗議後開始解除其有爭議的清零政策。 由於國內的嚴格限制已成為過去,中國的國境將於 1 月 8 日重新開放。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重新開放—去年經濟大幅放緩—應該會為全球復甦注入新的動力。 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反彈將提振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等主要出口國,而限制解除將緩解從蘋果到特斯拉等在清零政策下屢遭中斷的全球品牌的虧損。 與此同時,中國從清零政策迅速掉頭也帶來了極大的風險。雖然北京已停止發布 COVID 統計數據,但中國各地的醫院都擠滿了病人,而太平間和火葬場據稱被湧入的屍體淹沒。一些醫學專家估計,未來幾個月中國可能會出現多達 200 萬人的死亡潮。 隨著病毒在中國龐大的人口中迅速傳播,一些衛生專家也對新的、更危險的變種株表示擔憂。Natixis 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Alicia Garcia-Herrero 告訴半島電視台說:「除非出現這種非常具有破壞性的開放,否則我認為市場將會表現出色。」 「我想表達的是,一旦人們看到隧道的盡頭,也許是一月底,也就是中國農曆新年結束,我認為那是市場真正將看到中國經濟快速復甦的時候」Garcia-Herrero補充道。 「另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如果發生病毒變種,突變可能不那麼致命,也可能更致命,我認為如果後者發生,我們又開始看到邊境關閉,那將會重創投資者信心。」 破產儘管 COVID-19 和封城造成了經濟破壞,但由於與債權人的庭外協議和政府的大規模激勵措施相結合,許多國家的破產狀況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反而有所下降。 例如在美國,2021 年有 16,140 家企業申請破產,2020 年有 22,391 家企業申請破產,而 2019 年為 22,910 家。隨著能源價格和利率的上漲,這一趨勢預計將在 2023 年逆轉。 Allianz Trade 估計,到 2022 年全球破產率將上升 10% 以上,到 2023 年將上升 19%,超過疫情前的水平。 Tziamalis說: 「疫情爆發迫使許多企業獲得大量負債,加重了對小額貸款的依賴,以彌補西方因全球化而喪失的競爭力。 」 「舉債率高的企業的生存現在受到質疑,因為它們面臨更高的利率、能源價格、原物料和消費者減少消費支出的完美風暴…值得點出的是,西方國家對民營企業的協助都受到了它們增加的赤字及家庭優先政策而受到限制。」 不完整的全球化抑制全球化的行動在去年加快了步伐,並且有望在 2023 年繼續快速發展。
自川普政府啟動以來,美中貿易和技術戰在美國總統拜登的領導下加深了。 去年 8 月拜登簽署了晶片及科學法案,阻止向中國出口先進晶片和製造設備—此舉旨在扼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加強晶片製造的自給自足。該法律的通過只是從自由貿易和經濟自由化轉向保護主義和更自給自足的最新證明,尤其是在與國家安全相關的行業中。 在去年12月的一場演講中,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台積電 (TSMC) 的創始人張忠謀感嘆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幾近死亡」。 「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越來越受到中國經濟發展軌跡的威脅,並以經濟和軍事壓力回應這個新興超級大國」 Tziamalis說。 「圍繞台灣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極小,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捲入這場貿易戰的所有國家的進口產品都將變得更加昂貴,而且經濟成長將放緩。」
0 Comments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
文章分類
All
更多文章
November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