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2020年展望黯淡,也不見貿易及資本流崩盤,疫情過後,全球連結不會出現永久的大幅衰退,全球化會再度復甦。數位科技、IT基礎建設、手機等發明與成就,讓我們能遠距工作,甚至是維繫人際關係,持續接觸無限的數位知識、資訊和娛樂,讓我們比過去更能持續堅持下去。 DHL Express CEO John Pearson分享在當前疫情危機下,全球連結讓世界更穩定、更堅強。 今天有許多人對於全球化的復甦、充滿敵意的經濟封鎖、供應鏈縮短、製造業返鄉及重要國內產業擴張感到疑慮。 在疫情期間,悲觀主義者及全球化批評者獲得支持,這一點兒也不令人意外;過去對全球連結感到質疑的人,現在找到了新理由。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理解,今天有許多人對於全球經濟的未來感到憂心。 我們正處於嚴重危機中。世界經濟因為新冠病毒疫情急遽下滑,看起來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更慘烈,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公布今年全球貿易衰退程度可能高達今年的1/3。 有關資本流的預估也相去不遠,預期2020/21年來自海外的直接投資將減少達3成至4成。跨國旅行也受到重創。今年的國際航空乘客預期減少15億人次。疫情的前述及其他影響,迫使許多個人、公司及產業面臨嚴峻的挑戰。 國際貿易免疫系統獲得強化儘管2020年展望黯淡,但我不認為疫情過後,全球連結會出現永久的大幅衰退。我認為全球化會再度復甦,即使是最悲觀的情境,也不見貿易及資本流崩盤。 預估的衰退反而會恢復到2000年,被當時普遍認為是「超全球化」的現象。與此同時,許多地方爆發疫情,讓我們更加體悟到,全球化對我們的經濟及社交「免疫系統」有多麼重要。 在這此危機當中,許多活躍的全球性公司發現,相較於僅聚焦國內或區域市場的公司,他們處於更有利的地位。這非常有道理:僅活躍於單一國家的公司,只能依賴地方情況定生死;從另一方面來看,進軍許多國家版圖的公司反而更強大、更有彈性。 例如在疫情危機發生初期,在中國營運的全球公司覺得被第一波封城拖累。但初期所處的不利位置反而在後來成為優勢,隨著中國從疫情復甦,當地營運的公司已開始恢復營收。當然,每個產業各不相同,但國際性的企業在此時此刻通常展現較強大的恢復力。 保持心胸開放 對抗脆弱基於相同理由,我也認為呼籲增加國內製造及重啟國有化的聲音是錯誤的。國內供應鏈不一定更有恢復力。供應鏈未來必須更加多元化,也就是更加全球化,而不是往後退。 針對緊急狀態採取預防措施,建立策略性的緊急物品儲備毋庸置疑。但我們不要忘記全球分工仍然是邁向繁榮成功的重要關鍵。長期來說,如果每個國家自行生產所有醫療產品,是不合理的,終究會無法持續。 我完全同意開放、多元化的社會,終究會證明在面對危機時更強大。現在,我們需要全球連結的研究,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最佳醫療知識,協助新冠病毒獲得控制。而且我們需要更多的跨國合作,像是分享免費的加護病房資源,或派遣醫師團隊到其他國家。 新冠疫情已經帶動個人防疫(包括口罩)的需求 事實上,疫情前就有的貿易障礙,像是醫療產品的關稅,現在已經造成威脅,讓供給出現更大的瓶頸。就是因為這些障礙,導致今天許多醫療照護與衛生產品因為出口限制及進口關稅,發生嚴重的糾紛。 我要呼籲對貧窮地區出口的所有醫療照護及衛生產品要更開放,部分國家才剛感受到新冠危機的衝擊。對企業來說也是如此,接觸世界不同市場,代表恢復力更強大。以小型及微型企業為例,隨著地方銷售陷入停滯狀態,但電子商務(包括跨國貨運)帶來一線希望。當然,這需要更有利的環境,包括現代化的通關程序及減少邊境的官僚措施,DHL多年來已與國際夥伴合作,並在此領域提供支援。 危機當中的一點常態今天我們所有人都能親自體驗,我們的幸福生活仰賴貿易、健全運轉的物流及全球數位連結。想像如果這波疫情發生在數十年前—沒有先進的電子商務系統;沒有強大的全球IT基礎建設;沒有科技、平台及智慧型手機連結我們。所有這些發明和成就,讓我們比過去更能持續堅持下去。
今天,許多員工也能選擇遠距上班,透過家庭辦公室與同事及客戶聯絡。經理人不必聚在同一場所,也能做出商業決策,親友們依舊可以保持親密聯絡。即使是在隔離期間,我們還是能接觸到無限的數位知識、資訊及娛樂。電子商務結合最先進的物流技術,已經成為今日生活的重要救生索。 我非常確信,在今日的危機當中,全球連結已經使我們的世界更穩定,更不容易受到傷害。我們應該感恩。為了全世界的社交及經濟「免疫系統」著想,我們必須確保全球化,不會遭到無可挽回的破壞。我們保護得愈好,我們就能保有更強大的恢復力,在危機過後就能更容易重拾速度。
0 Comments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
文章分類
All
更多文章
September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