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起10年,電動車市場會是什麼模樣?電池動力車是否會取代汽油和柴油,或是完全消失?未來總是充滿不確定性,但電動車在2018年邁出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步。 傳統汽車製造商終於跟上電動車革命。福斯汽車(Volkswagen)投資480億美元在電池和電動車製造,預期在2030年前生產5000萬輛電動車。BMW很早就以概念車設計i3電動車系列投入市場,並且在2019年推出更接近傳統車外觀的BMW i4,計畫以平價車款與特斯拉(Tesla)競爭。世界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Toyota)過去生產的是非插電式混合車,現在將注意力轉移到電池式電動車。豐田計畫在2020年代初期,推出至少10款電池式電動車。所以至少電動車會一直存在。 如果你尋找的是看似電動車引爆點的新聞標題,《Wired》美國版的這篇文章直接提到錢:「特斯拉終於轉虧為盈,承諾繼續維持。」2012年到2018年期間,特斯拉的營收已經成長25,000%,現在銷售甚至超越Jaguar、Porsche和Lexus。 但消費市場發生的改變只是產業故事的一半。如果我們想要大幅降低碳排放量,商用市場也必須加入電動車行列。 商用部門正在發生改變領軍改變的是意想不到的品牌。你或許錯過這則汽車分析師Matthias Schmidt在推特張貼的新聞。Schmidt在2018年9月注意到,德國賣得最好的電動車不是雷諾(Renault)、日產(Nissan)、賓士(Mercedes-Benz)或特斯拉,而是小型新創公司品牌StreetScooter。 DHL旗下的StreetScooter是電動車革命的幕後英雄之一。它的平價電動載貨廂型車,協助降低都會區的碳排放量,為歐洲及世界各地公司引進可行的電池電動車物流。 StreetScooter如何起步回溯到2013年,DHL正在尋找更環保、對環境更友善的方法,將包裹從公司的配送中心送到最終收件人—也就是所謂的最後一哩運送服務。沒有其他貨車製造商提供DHL尋找的電動車,所以集團決定自行打造。但DHL是貨運公司,不是車輛製造商,並不是開始生產自有電動車的最佳候選人—打造電動車需要專業和生產設施。所以DHL在2014年投資一家電動車新創公司,專門只鎖定商用車市場:StreetScooter。 「此領域存在大幅降低碳排放的龐大潛力」,StreetScooter教授執行長Achim Kampker博士表示。他們的電動車是「專門為滿足郵件與包裹送達要求量身打造」。 今天,DHL使用7,000輛StreetScooters 和3,200輛電動自行車,加上9000輛其他製造商生產的電動自行車和電動三輪車(最近部署在越南等成長市場)。目前StreetScooter的電動車主要部署在歐洲,其電動驅動系統使用100%環保電力充電,每年協助減少生產約2萬噸CO2。DHL載貨車隊目前約1/5為零排放車輛,全公司使用的綠電能已經達到63%。不過,Kampker指出,降低排放不只是部署電動車的唯一原因。「我們的產品也具有經濟競爭力」,他說。因為「耗損與維修費用顯著低於同等級的柴油車。」 電動車的稅項負擔也比較低。倫敦的柴油與汽油車駕駛,每個工作天必須支付燃料費;而大巴黎地區承諾在2019年中以前,讓柴油車消失在街頭。 擴大生產StreetScooter在德國有2座工廠,其中之一在亞琛(Aachen),另一間新廠房在杜倫(Düren),每年合計生產2萬輛載貨廂型車,是目前產能的2倍,將在未來7年降低DHL碳排放達到70%。這許多新車將取代DHL的柴油和汽油車,但StreetScooter已經引起其他公司的注意。從英國的牛奶運送公司到德國的地方政府,StreetScooter不再只是「DHL的電動廂型車公司」。 為了生產更多更大型的200公里系列WORK XL車型,StreetScooter已經與福特(Ford)簽約,使用福特暢銷車款Transit外殼,每年增產3500輛廂型車。車體內裝「專門為包裹送達設計」,Kampker表示。「XL車型將提供安靜,而且最重要的,零排放的最後一哩送達。」 最近的發展也帶動StreetScooter迅速超越現在的成績,在燃料電池帶動下,最高里程可達到500公里。如同Kampker指出,這對於「跨區域運輸」非常充足,因此能進一步擴大公司降低排放的努力。DHL的承諾並不止於此。我們已經預定10輛特斯拉的大型貨櫃車(特斯拉知名的電動貨車),目前已經使用6輛戴姆勒(Daimler)製造的較小型全電動貨運車FUSO eCanter。 台灣電動車現況如何?2020年台灣電動車新登記數迅速攀升至13,364輛,五年內電動車登記數成長約18倍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然而,目前電動車數量僅占整體汽車登記數0.16%,顯示國內電動車市場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台灣曾於2018年初宣布2040年禁售燃油車的時程,確定了從油轉電的政策方向。然而在2019年暫緩燃油汽、機車禁售的年限,使得台灣汽車產業相關的轉型政策逐漸式微。但能源局於2022年實施的「整體新車油耗管制標準」以及經濟部所推動的「智能電動車輛產業輔導推廣計畫」及「公共充電樁建置計畫」,仍然在強化台灣的電動車產業鏈。 除此之外,台灣企業亦朝著發展電動車的方向努力。譬如,今年10月台灣鴻海與裕隆結盟合作,宣布成立Mobility In Harmony(MIH)平台聯盟,由台灣電子業與汽車業的雙龍頭企業領軍,不僅帶動台灣汽車產業鏈的轉型升級,也擴大電動車產業的佈局。2021年10月18日,鴻華先進也推出自主品牌電動車款。 隨著各國陸續發布禁售傳統燃油車時間表,汽車市場朝向電動化發展已成為不可逆的國際趨勢。歐盟、挪威、美國、加拿大不僅積極扶植國內電動車產業並投資於電動車基礎建設,也紛紛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積極插旗圈地;台灣政策與企業若能共同推進電動車發展,電動汽車在未來必將逐漸成為台灣的市場主流。 DHL對地球的影響DHL不是把頭埋在沙裡的這種企業:身為僱用逾50萬人,擁有將近10萬輛車的全球化大型企業,我們理解我們是碳排放的製造者–跟我們擁有相同大小和規模的任何公司一樣。所以DHL在2017年擬定新計畫「Mission 2050」,在2050年前減少淨碳排放到零。
我們也非常理解為了實現這些長期承諾,需要採取實際支持行動。StreetScooter是為全球貨運公司打造零排放車輛的成功企業,這意味著DHL送達的不只是承諾,我們送達的是真實世界的成果。
0 Comments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
文章分類
All
更多文章
May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