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DHL 2022年貿易成長全覽圖集,亞太地區將在未來五年引領全球貿易成長。 新冠疫情引發了貿易成長模式的轉變。由於 Covid-19 限制了許多商品的生產和運輸,全球貿易和投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研究表明,2020 年全球貿易下降了 8.9%,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降幅。 然而,貨物貿易也證明具有顯著的彈性,是支撐經濟復甦的關鍵支柱。雖然貨物貿易在 2020 年下降了 5% 以上,但在 2021 年反彈了10% 以上。亞太地區對這次反彈至關重要。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 的數據顯示:「2021 年前三個季度,亞太地區的貿易增長了近 30%,而全球增長率約為 28%。」 然而,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任何與疫情相關的轉變是否將是永久性的?貿易能否繼續成為亞太地區有吸引力的成長來源?哪些國家未來可能達到最強勁的貿易成長,哪些區域可能出現新的成長? 亞太地區仍將是全球貿易成長的主要來源亞太地區貿易成長的整體前景是光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將其描述為世界上最具生產力的地區,儘管最近經濟復甦遇到了阻力,例如:烏克蘭戰爭導致的通貨膨脹和商品價格溢出效應。這個預測得到了亞行(ADB)的應證,亞行預測,由於各國國內需求強勁復甦和出口持續擴張,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將在 2023 年成長 5.2%。 DHL 2022年貿易成長全覽圖集也同樣提及,自 2000 年到 2021 年,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貿易額增長了 271%,而且這一數字還將進一步成長。根據主要進出口數據,首份貿易成長圖預測東南亞國協 (ASEAN) 將在未來五年的進出口成長方面引領世界。 「東協國家預計出口量年增長率為5.6%,進口量年增長率為6.6%,預計未來五年增長最快的將集中在亞太國家,如菲律賓、越南、和印度」DHL Express 亞太區執行長 Ken Lee 說。 「亞洲對亞洲」貿易繼續增長新研究還強調了深化區域間連結如何幫助加強亞太地區價值鏈和生產網絡的彈性。 例如:亞行發現,僅在 2021 一年中,該地區的貿易就增長了 31.2%,是 30 年來的最大增幅。這種向「亞洲對亞洲」貿易流動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尋求降低風險和避免全球供應鏈進一步中斷的製造商推動的。 高緯環球供應鏈和物流諮詢亞太區負責人蒂姆福斯特告訴曼谷郵報:「隨著企業尋找解決供應鏈波動的有效方法,人們更加重視提高彈性並設計靈活、響應迅速且高效的供應鍊網絡以滿足區域需求。」,亞洲的興起為該地區供應鏈網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20 年亞太地區15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有望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 隨著全球公司放棄以中國為中心的生產和採購戰略,中國持續的封鎖也意味著亞太其他地區繼續受益,而這一趨勢在疫情之前就開始了,例如,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新興製造中心因其地理位置接近而提供了替代選擇。 企業可能會繼續通過區域化和多元化尋求更多的供應鏈彈性。Baker McKenzie 最近對亞太地區全球商業領袖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73% 的受訪者正在實現供應鏈地域多元化,其中 42% 追求「中國加一」戰略。 印度和菲律賓有望反彈當然,一些亞太經濟體正以比其他經濟體更強大的方式擺脫疫情。印度的出口在疫情期間表現異常出色。持續的出口機會、國內需求潛力以及該國成為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都有望幫助它在未來保持增長。 DHL 2022年貿易成長全覽圖集呼應了這一觀點,該報告預測印度的貿易量增長率在未來五年內將從 3% 翻一倍至 6%。 它還預測,同期菲律賓的貿易增長將從 5% 翻至 10%。「隨著疫情限制的鬆綁,國內投資和消費增加,從而允許更多的製造和建築活動,這種加速已經開始。」Ken Lee 補充道。 「幾乎所有指標都表明菲律賓今年和 2023 年將展現更高的成長,除非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外部因素可能抑制全球成長,包括該國主要出口市場歐洲和美國的影響。」亞洲開發銀行菲律賓國家主管 Kelly Bird 指出。 越南正在強化在經濟成長方面,越南正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DHL 2022年貿易成長全覽圖集的前 10 名快速增長國家中,它是唯一一個在過去五年中貿易在兩個維度上增長最快的國家,包含規模(絕對貿易量增長)和速度(貿易量增長率)。 這一成功部分歸功於對商業友好的政策,不斷擴大的數位化系統和蓬勃發展的經濟,所有這些都幫助它吸引了海外投資者。這也顯示了越南成功地成為全球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紡織品和電子產品領域建立了強大的地位。 在疫情的前兩年,全球工廠停工使越南的電子製造商贏得了更多訂單。為了抵禦 Covid-19 的影響,該行業迅速採取行動以利用這一機會。2021年越南電子產業產值達365.6億美元比同期增長13.6%。 這也促成了越南2021 年上半年整體出口額同比增長 28.4% ,進一步凸顯其從經濟衝擊中迅速反彈的能力。 電子商務和電子產品引領潮流至於該地區增長最快的行業,這一流行病導致亞太地區電子商務銷售額出現前所未有的激增,因為零售買家在網上購買商品以避免面對面接觸。展望未來,電子商務增長前景依然強勁。根據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一項估計,到 2025 年,銷售額預計將增長近一倍,達到 2 萬億美元。 該行業受到快速增長的數位化消費者和企業基礎、食品配送服務的加速發展以及數位化基礎設施的持續發展的推動。根據Google、Temasek 和Bain 的研究,這將有助於亞太地區在 2030 年達到 1 兆美元的數位化經濟。 東協也是電子機械和設備的主要出口地區,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和越南被公認為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半導體元件和硬盤驅動器生產商。 疫情的區域影響最初很嚴重。例如: 《財富》雜誌的研究表明,半導體市場在 2020 年下降了 0.20%。但由於全球對晶片的需求依然旺盛,研究還表示,與疫情相關的中斷不太可能削弱該行業的長期潛力。《財富》還預測,東協半導體市場將從 2021 年的 276.4 億美元強勁增長到 2028 年的 418.8 億美元,預測期內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6.1%。 新的貿易成長機會正在出現其他成長領域可能包括低碳商品和服務,隨著企業和投資者越來越關注長期彈性和可持續性,該行業將受益。新加坡已經將自己定位為領導者,鞏固其作為不斷發展的綠色金融和碳服務中心的現有角色。
正如DHL 2022年貿易成長全覽圖指出的那樣,這些地區的貿易成長反映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趨勢,即亞太地區以質量而不僅僅是其生產的商品量而聞名。隨著亞太經濟體在數位化連接和創新等領域迅速發展,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下去。 為了支持經濟復甦,亞太地區各國政府將需要應對通脹上升等不利因素,因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全球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儘管世界事件的不確定性持續存在,但隨著各國開始從大流行中復甦,該地區在貿易成長方面蓬勃發展的能力是顯而易見的」Ken Lee 樂觀地表示。
0 Comments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
文章分類
All
更多文章
May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