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國際社會關閉國門以防堵 Covid-19 近三年後,中國現在已經採取措施與病毒共存,並再次開放。釐清這些發展並了解中國經濟面臨的其他挑戰和不確定性將是在市場上繼續保持領先的關鍵。 12 月 7 日,中國國家衛生委員會發布了一套 10 項措施,有效率地結束了中國的清零策略,取消了以前的強制集中隔離、強制篩檢和全面封鎖等要求。 下方我們概述了中國開放的好處、壞處和不確定性,並列舉了應採取的步驟,以在疫情後的中國市場持續取得成功。 正向影響商務旅遊幾乎恢復正常 對於前往中國的國際商務旅行而言,放寬限制是個好消息。從 1 月 8 日起,北京實施了以下變化:
北京希望在 2023 年促進增長 除了商務旅行之外,整體經濟狀況將在 2023 年有所改善。隨著中國從嚴格的 Covid 控制轉向限制較少的商業和生活環境,中國政府正在尋求讓經濟齒輪轉動並將增長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事實上,對於一些企業來說,經濟前景似乎很有希望。短期內,被壓抑的需求將提振零售、餐飲、旅遊等行業。健康和製藥公司以及一般消費品公司也將從政策放寬中受益。 展望未來,其他行業也可能在 2023 年得到提振。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國最重要的經濟會議,在會議中會製定下一年的經濟政策議程)表示,中國將比以往都更加關注 2023 年的經濟增長。為了促進這種成長,政府將重點關注:
這些發展仍處於規劃階段,更詳細的政策可能會在未來幾周或幾個月內發布,尤其是在 3 月的兩會期間。** 還值得關注的是,支持北京總體優先項目的幾個行業,例如:減少碳排放、改善醫療保健、擴大國內消費市場和升級工業生產,將在整個 2023 年及後持續受益於政策決定。 負向影響儘管有很多積極因素,但北京突然轉向與病毒共存也帶來了自身的挑戰,其中一些可能會對短期內的經濟復甦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目前正在經歷的前所未有的感染激增可能會在短期內導致製造和供應鏈中斷。據中國國內一些頂級流行病學家稱,目前席捲全國的第一波感染可能會在二三月份達到頂峰,並在六月份在全國內消退。考慮到這一時間軸,企業應至少在年中之前為供應鏈中斷做好準備並製定計劃以降低此類風險(以及員工健康和工作場所安全的風險)。 不確定性對於 2023 年中國經濟的前景,有很多熱門話題。 幾家全球投資銀行和諮詢機構預測 2023 年 GDP 增長將超過 5%。雖然我們不從事成長預測業務,並且只希望 2023 年的中國經濟是強勁復甦的,但我們注意到大多數此類經濟預測似乎主要基於被壓抑的家庭需求—這些需求可能會實現,也可能不會實現。根據中國央行的季度調查,第四季度消費者信心處於歷史最低水平,61.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三個月內增加儲蓄(選項是儲蓄、消費或投資)。 *** 考慮到這一點,應該謹慎思考「被壓抑的家庭需求」的樂觀預測。 除了需求疲軟之外,中國經濟復甦還面臨結構性阻力,這些阻力與疫情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關係。其中包括處於危機中的房地產行業、人口迅速老齡化和勞動力減少、氣候變化以及日益複雜的全球環境。雖然其中一些問題可以通過短期解決方案來解決,以確保2023 年取得良好的總體 GDP 成長數據,但值得記住的是,這些措施將在未來某個時候對中國經濟前景產生負面的連鎖反應。 準備後疫情策略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必須意識到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以及該國經商環境正在發生的變化。由於現實不斷變動,2020 年之前企制定的對中國商業策略可能不再有效。公司不僅需要重新思考如何看待在中國的業務以及如何與中國客戶和合作夥伴打交道,還需要考慮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角色地區,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經濟不確定等因素。
您可以從《駕馭不確定性—在中國戰略中建立彈性和敏捷性》中,詳細了解公司和管理團隊可以採取的三個具體步驟來重新調整策略,以便為動盪後的新環境做好準備並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 *根據疫情而定,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簽證簽發仍可能受到限制。 ** 兩會通常在 3 月初舉行,但 2023 年會議的日期仍未公佈。 *** 在疫情爆發之前,2019 年第四季度,選擇「儲蓄」選項的受訪者比例為 45.7%。
0 Comments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
文章分類
All
更多文章
November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