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迫使全球物流產業快速轉型與改變。現在,隨著全球邁向「後新冠疫情」時代,危機期間採用的哪些新科技與創新會持續存在?繼續閱讀學習如何優化供應鏈,為客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全球物流產業是立即遭遇疫情衝擊的產業之一。危機爆發初期,全球進入封城、關閉國境及班機停飛的同時,對於個人保護設備(PPE)及其他必需品的需求正處於最高水準。電子商務購物的暴增為全球供應鏈施加額外壓力,最近疫苗的推出,也為供應鏈增添進一步的挑戰。 維持世界運轉的需求已經加速物流產業的創新。「新冠肺炎已經證實供應鏈的重要」,DHL美國創新副總裁Gina Chung解釋說。「我們見到疫情的影響,及其對全球供應鏈的施壓,帶動了自動化、分析及即時能見度等趨勢的加速發展。」 現在,隨著全球聚焦「後疫情」生活,未來的全球物流版圖會變成什麼模樣?疫情期間採用的哪些改變會長期存在,並對國際貨運造成影響?繼續閱讀獲得更多資訊。 電子商務:記住最後一哩路電子商務是疫情期間的最大受惠者之一。在實體店面關閉下,我們以破紀錄的數字轉向網路購物,且這是會繼續存在的趨勢。 對電子商務產業的企業來說,這是好消息,但最重要的是記住電子商務的核心:顧客。去年一整年,顧客的購物習慣與期望已經轉變,網路購物變得愈來愈受歡迎。 疫情期間立即出現的顧客需求之一,就是對安全及衛生配送選項的需求。因此,BOPIS(網路購買、實體店面取貨)、路邊交貨及包裹置物櫃的選項人氣愈來愈高,在運送過程中使人與人的接觸減至最少。這些服務的便利性增進了顧客體驗,以至於提高他們對提供類似零接觸彈性服務的品牌之忠誠度。 隨著電子商務崛起,現在網路零售商更應該投資最後一哩路的顧客體驗。記住顧客希望配送選項當中,有選擇、速度及彈性;如果你無法提供這些,他們會轉向別處。 全球供應鏈多樣化如果你的電商企業的主要供應商之所在國家,剛進入嚴格封城階段,會發生什麼狀況? 數十年來,全球化讓跨國貿易蓬勃發展,也是多數電商企業有能力提供顧客國際運送作為標準服務的原因。不過,疫情帶來的貿易中斷,已經促使企業領導人重新思考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尤其是地理因素。 疫情爆發頭幾週,中國—有世界製造業中心之稱—實施嚴格的國境限制,導致全球各地商業供應鏈延遲。 這些受影響企業掙扎著競爭其他供應商,部分企業甚至被迫縮小或停止產線。此後,許多企業聚焦在「去風險」策略,降低對中國製造商的依賴。風險顧問Verisk Maplecroft報告指出,營運成本較低的國家,例如越南、泰國、印度及墨西哥,將成為供應商轉換的主要受益國家。 在歐洲,英國脫歐也阻礙國家之間商品移動的自由與容易程度,促使更多企業思考將產線拉回母國附近。 當然,對於已經發展完善的供應鏈網絡,實施區域化有其困難存在—高勞工成本一直是已開發西方國家自行生產製造的反對理由。 「就像每筆投資,都是一種平衡行動」,Gartner資深分析師Kamala Raman表示。「組織可以選擇吸收成本,與上游供應商分攤或提高顧客購買價格。同樣地,不投資復原能力的成本也可能相當高。缺點可能包括關稅、成本增加、前置期較長、客戶滿意度降低或對品牌帶來負面影響。」 諸如人工智能(AI)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之類的自動化技術,提供克服成本限制的機會。Gartner針對供應鏈領導人所做的調查顯示,56%受訪者認為,自動化讓境內製造符合經濟效益。這些技術不但能使用在營運工作—例如倉儲設施的揀貨與包裝;也能加強策略性規劃與預估,改善整體供應鏈效率。 報告也指出,疫情期間採用的特定技術,如何協助倉儲設施強制執行社交距離。例如:機器人產品對個人(goods-to-person;G2P)系統,將產品從個人手中移至另一人,並且以提高生產力、倉庫管理及改善儲存密度的高效率方式,執行此任務。Gartner預估在2023年前,對於G2P系統的需求將增加4倍。 「雖然社交距離方面是G2P系統的關鍵優勢,但系統也在疫情過後提供長期價值」,Gartner資深副總裁分析師Dwight Klappich表示。「此進階技術符合經濟效益,可依據倉儲環境的各種工作,簡單量身打造。」 根據Forbes報告,約2/3物流公司預期,技術創新將為生產力及未來績效帶來顯著效益。另外54%受訪者認為,為物流業引進科技,將加強整體顧客體驗。例如:即時貨運能見度平台,讓消費者能全程追蹤送貨到府的包裹,獲得顧客高度推崇。 電商企業應研究與投資科技,使整條供應鏈精簡化、績效最佳化,否則就會被拋在後面。 活用你的資料疫情的不可預測性,突顯部分供應鏈的準備不足,無法應付正常程序的中斷。為了變得更有彈性和恢復力,物流產業必須採用資料導向方法。 共享供應鏈生態系統的免費資料,促進商品移動的能見度及透明度。這代表預期之外的變動—例如比預估還提早出現的大型風暴—對貨運路程不再是災難而是機會,即使產品變更為跨越全球的路線,仍然能準時送達。 供應鏈內的進階分析,意味著可以描繪出無數的洞察,在可升級平台轉換成能夠採取行動的機會。品牌利用從數位改變學得的知識,在未來幾年進行創新與規劃。5G為此數位革命提供動力,讓資料以更快速度、更正確連結,再轉變為物流產業的能力。 考量你的環保認證,將公司轉變為環境友善企業永續性向來是運輸產業—事實上包括許多其他產業—多年來的流行語,但疫情已經讓永續性變得更重要。隨著世界陷入混亂,消費者將重新評估他們的購物習慣。超過1/3(37%)購物者說,比起疫情爆發前,他們現在更注意影響他們網購習慣的環境因素。他們期望零售商也扮演好他們的角色:將近3/4(73%)消費者期望網路零售商及品牌使用可回收包裝,或使包裝使用最小化(74%)。 企業應該在整條供應鏈,尋找減少浪費及降低成本的方法。Gartner研究發現,供應鏈將在未來18個月內,藉由減少浪費、負責任回收、提高用水效率及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環境營運效率的優化。 自動駕駛車輛可協助企業,藉由更好的路線規劃,減少燃料消耗量。隨著疫情不退,對於零接觸配送的需求持續,運送貨物的自駕車輛需求也跟著增加。 若要衡量環境效率,供應鏈領導人可利用來自數位生態系統的資料,建立適用他們的目標與要求,再利用共同使命促進供應商的參與。 B2B:到了思考電子商務的時機B2B電子商務產業正處於急遽轉型期。B2B流程的數位化落後於B2C—銷售活動通常由個人完成,紙本作業仍然常見。不過,情況已經開始改變—部分由在B2B扮演關鍵決策角色的數位原生千禧世代帶動下,讓B2B經驗更貼近他們的B2C交易經驗。
疫情已經加速B2B供應鏈的數位化,尚未投資電商通路的B2B企業很快就會發現自己落後同業。閱讀更多我們獨家白皮書的數位轉型分析。 儘管部分新冠疫情相關創新可能在未來退場,但電子商務企業必須透過資料與技術創新,在未來持續證明其供應鏈。這不只能優化效率及降低成本,同樣重要的,還能改善顧客經驗及創造無價的忠誠度。
0 Comments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
文章分類
All
更多文章
September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