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支出反彈支撐亞洲2022年上半年復甦成長。儘管年初爆發Omicron疫情、烏克蘭戰爭引起停滯性通膨惡化,再加上中國封城,但民間消費成長仍然強勁。 這無疑反映受到壓抑的胃口,隨著大多數地區實施的嚴格社交距離措施進入2021年底,防疫疲乏變得愈來愈明顯,消費者迫切渴望花錢消費。但與多數西方經濟體不同,亞洲地區的實質所得尚未縮水,這也協助促進消費成長。由於工資成長幅度超過通貨膨脹率,在解封和觀光復甦助長下,消費持續擴張。與此同時,政府已經實施多項措施,保護相費者不受物價上漲衝擊,促使財務狀況正常化。 全球經濟趨緩將拖累亞洲消費復甦,但不會逆轉趨勢 圖1:世界個人消費成長率 從個別到整體資料顯示經濟狀況轉折乍看之下,零售銷售趨勢似乎沒有特別令人失望。南韓的消費疲弱可能反映從商品到服務的輪替,因為消費在第2季出現強勁後續成長。部分國家的零售銷售,像是泰國與新加坡,從非常疲弱的水準反彈復甦之後,可能已經達到最高點。與此同時,消費者信心調查結果更令人警醒(圖2)。除了印尼、印度和菲律賓外,消費信心指數大致呈現走低趨勢。 通貨膨脹上漲打擊消費者信心 圖2:亞洲消費者信心指數 這讓人質疑消費衰退是否就在眼前。在高通膨時期,實質消費支出出現落後反應並不罕見。關於通膨(大多是由供給面帶動的通貨膨脹)是否會長期持續仍然存在辯論,因此家庭預算可能尚未考量物價上漲。 消費成長趨緩即將到來就我們的觀點,衰退壓力已經升高。雖然中國的解封會對第3季出口帶來正面影響,支撐獲利與消費,但我們預期在外部環境顯著疲弱拖累下,動能會開始趨緩,並且持續到2023年。因此預估2023年亞洲(中國除外)消費成長會從2022年的4.6%趨緩至3.2%。 從區域內動態變化來看,東北亞經濟表現將遜於印度和東南亞(圖3)。儘管南韓面對亞洲迄今最積極的貨幣緊縮政策,但消費成長仍然維持復甦力道;不過,我們不認為此趨勢能夠持續下去。 從更大範圍來看,東北亞經濟體與中國的經濟整合規模更大,依賴特定出口作為成長動力,導致東北亞經濟體曝露在中國大陸小幅復甦的環境,再加上深恐美國與歐洲出現衰退的艱難困境。大部分東南亞經濟體也可能遭遇類似下坡趨勢,但他們受惠於貿易多樣化,以及觀光對就業與成長的更大貢獻。 東北亞的消費可能比其他地區更趨緩 圖3:亞洲(中國除外)民間消費額 但從短期來看,亞洲的表現似乎優於其他地區從全球來看,2023年亞洲消費可能持續成長,而且速度超越其他地區,產生分歧走勢的原因有4點。
隨著勞動供給逐步回升,再加上明年全球展望更加疲弱,我們預期亞洲2023年實質所得成長速度會比2022年趨緩。但多數亞洲國家仍然可能維持正成長,因為實質所得成長與通膨縮減同步(圖4)。 實質所得上漲對消費帶來正面影響 圖4:世界各區實質收入比
積極的貨幣緊縮不在計畫中 圖5:亞太地區實質政策利率 展望未來儘管短期消費成長表現優異,但在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像是鷹派的美國聯準會、高能源價格及中國成長下修,拖累亞洲疫情後的復甦。此外,疫情已經帶來多項國家內部的挑戰,也可能抑制消費及投資復甦。
亞洲經濟體如果要克服這些挑戰,回復到疫情前的成長趨勢,消費成長速度就得比我們現在預期的更快。
0 Comments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
文章分類
All
更多文章
May 2023
|